呂梁市委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,2009年秋天呂梁市組織進行的“13市縣區公推縣長人選”工作,推選層次很多,程序很嚴,但在嚴格的程序內,仍存在涉嫌賄選的有關行為。(9月7日中國日報網)
  幹部如何選拔任用一直受到社會各界關註,中央也出台了多項政策規定,明確要求“堅持民主、公開、競爭、擇優原則”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幹部。然而,在普通老百姓眼裡,領導幹部如何得以“高升”,總少不了一些神秘色彩,再加上個別地方公然“買官賣官”,以及各式民間傳言的存在,讓這一環節顯得更加撲朔迷離。
  客觀地說,在以往個別地方幹部選拔任用前期環節,別說普通老百姓,恐怕就連部分公職人員,都能感受到某種透明不夠。在江蘇首次採用公推公選方式選拔22個省管領導幹部環節中,《新華日報》曾作了這樣的報道:“使得幹部的選拔任用從原來神秘的幕後擺到了前臺,甚至把部分環節‘赤裸裸’的置於公眾視野之中”。這就從側面證實了曾有“不夠赤裸裸”情形的存在。
  因此,在很多方面來說,公推公選幹部都有積極意義。其最大的價值,在於給予了每個人平等的“入門”機會,也能受到更多人士的監督參與,更為幹部選拔機制變革指明瞭新的方向,理應是名副其實的選人用人“陽關道”。
  然而,“陽關道”上走起來也並非一帆風順。在近期對山西的反腐高壓下,當地的“幹部公推”露出了其弊端的一面,儘管目前來說,尚不能定論是否與當地官場“水土”有關。
  先是一個“公”字,看似體現出了公開原則,讓具有基本候選條件的都可以加入,但也正因如此,不經意間驗證了“物以稀為貴”的市場定律。比如在以前,神秘氣氛里就兩人“競爭”,如今所有的人都可以參與進來,“水漲船高”在所難免。就像公開拍賣行為,競拍者越多,成交價只會更高,最後“賺”得更盆滿缽滿的,不就是拍賣品主人嗎?再是一個“推”字。此次公推里,明確了哪些人具有投票權,如此一來,如果誰想試下“旁門左道”,比起之前的“問路無門”,如今豈不“方向”更明?而且“收錢卻辦不了事”的“風險”更小。就這樣,看似公平公正的“陽關道”,居然也走進了腐敗的“死衚衕”,實乃不幸。
  被寄予厚望的公推方式都能被人“玩壞”,一方面說明此制度本身尚有不完善之處,另一方面則說明個別人早已思想腐壞至極。之所以有這種結局,乏力的監管體系難辭其咎,才讓個別人有了為所欲為的膽量與機會。而這,或許就是中紀委進駐調查之後,有關部門必須著力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。
  文/冬月禾  (原標題:幹部公推,陽關道上咋也有死衚衕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79syis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